台湾作家李敖尖锐地说: “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他的话不是没有道理。
据研究资料显示,人在看电视时的脑电波和睡眠时的脑电波非常接近坐在电视机前,大脑无需主动去反应任何问题,身体也是一种松懈状态,这对大脑和身体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少年儿童非常不利。
学龄前经常看电视的孩子和经常阅读的孩子相比,上学后智力差异明显。
因为儿童早期是智力启蒙的最佳机会,而智力发育需要获得不断的信息刺激。电视是被动的、生活化的活动,孩子能从电视上了解到一些东西,但和阅读相比,它对儿童的智力刺激作用很小,所以智力启蒙效果也很小。用电视启蒙而不注意阅读启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还有习惯的问题。孩子从小长时间地在电视前呆着,容易形成离开电视就无所适从的状态;任何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有困难,都提不起兴趣。这种惰性会迁移到学习上,使他对学习这种需要主动意识和意志努力的活动望而却步。
我的女儿圆圆一般来说,她想干什么我们都不会阻拦,唯独在看电视这个事上,曾对她控制比较严。
但这“控制”从没有被她察觉,因为我们基本上没对圆圆说过“别看电视
了”这样的话,也没给她规定每天只能看几个小时电视,更没有强行关闭过电视。所以就她个人的体验来说,没觉得家长在这件事上管过她。相反的是,我们的一些行为看起来倒像是纵容。
比如在她上小学时,电视剧《还珠格格》火爆一时。本来我家很少看连续剧,我觉得看连续剧太浪费时间。这种观念从小就影响着圆圆,她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要去看一个连续剧。《还珠格格》刚播出时我们不知道,她在学校听同学们说这个很好看,就回来找到这个节目,一看就被吸引住了,里面的主角小燕子让她着迷。
电视剧每晚放三集,从七点半到十点,而这个时间原本是圆圆写作业、练二胡、读小说的时间。按她的习惯是每天回家先写作业,再练二胡,然后读小说或玩耍,九点半睡觉。现在,到电视剧开的时候,她一般刚写完作业,等到电视剧放完了,已经过了平时睡觉的时间,二胡肯定是不能练了,小说也没时间看了。小说暂时不看倒没什么事,她刚学二胡不久,必须天天练。我心里有些着急,这时很自然地想到建议她每天少看一集电视剧。但这个念头马上被否定了,她那么喜欢看,剧情一环扣一环,今天看完了等不到明天,怎么能忍心让她每天少看一集呢。况且,就说我忍心,强行让她少看一集,她也不可能在那个时间有练二胡的心,没有心怎么能练好呢?
其实圆圆自己也着急。
看电视的时候她很陶醉,等到看完了,却发现已经没有练二胡的时间了,她也很内疚。但以她当时的意志力,她还做不到主动要求少看一集。我开始动脑筋去想一个解决办法。经过斟酌,我和圆圆商量,能不能以后回家先练二胡,然后再写作业。也就是说,电视剧开始之前练二胡,练完二胡后电视剧差不多就要开播了,然后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我这个建议在许多人看来真是疯了,怎么可以教唆孩子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孩子最怕的是学习不专心,他们应该从小养成好的学习态度。
我是这样想的:小学生的作业其实多半是体力活,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并不需要动用多少脑力,不需要深入思考,孩子们只要调动一部分注意力就可以完成作业;而看电视本身又是件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可完成的事。写作业和看电视这两件事都比较简单,应该可以同时进行。这是一心二用,但并不影响什么,如果说有些影响,也并不严重,总体权衡还是个好办法。
圆圆一听我的建议,非常愿意,这样她就可以把写作业和练二胡这两个最当紧的事情都完成,又不耽误看电视。由于家长的信任,孩子心里没有任何不自在,她果然把这几件事协调得很好。电视剧开始之前先练二胡,然后边看电视边写作业。
事实上,在电视剧播放过程中,圆圆总因为看得太投入忘了写作业,但只要一插广告或片头片尾曲时,她就会赶紧抓住时间写一些。她写作业的速度因此明显加快了。同时她也更懂得利用学校的时间。为了晚上回家看电视方便,她在学校就尽量利用各种零散时间,回家后见缝插针地写一些,作业就都能完成。
一些家长可能会担心地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如果我这样放开了,他就会完全管不住自己,他就会总是边写作业边看电视,看了一部又一部,这肯定是要影响学习成绩啊。我理解这些家长的担忧,这些家庭中的孩子似乎很不懂事,很不自觉。我想对这些家长说的是,不要孤立地看待一件事和一种现象,孩子“不自觉”的形成原因有多方面,它多半反映了家庭中有积淀已久的教育问题。最主要的,就是遇到什么事情时,家长在处理方式上充满强权作风,不注意体贴孩子的情绪、面子、能力、愿望等,多是采用直接告知的方式来教导或批评孩子。比如数落孩子看电视时间太长,强行关电视,要求孩子回房间学习等。
采用这类处理方式的家长应该想一想,关了电视,就关了孩子看电视的愿望了吗?让他离开电视坐到书桌前,他就是去学习了吗?如果不是出于自觉自愿,.不仅当天的学习谈不上用心,接下来明天后天他也不想去好好学习。他看电视的愿望在压抑中更被强化,他的内心在看与不看间充满矛盾和痛苦-这样不是在教育孩子,只是一再损伤他的自觉和自信。请相信孩子是一棵禾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对他最有好处。
孩子身上原本有一种积极的自我完善的天性,如果一种“控制”对他的个
性及意志没有损伤,而是帮助他更好地适应一些事情,他就会在这种适应中更健康地发展自己的天性,并在体内生长出“自我控制”的力量-这就是孩“懂事”、“自觉”的来源。
所以,我的“纵容”只是疏导,疏导也是控制的一种,它是一种不让孩子
难受的控制。圆圆没有为看电视的事情苦恼过,在我家里从未发生过因为看电视和孩子相冲突的事。
在控制孩子少看电视方面,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在他很想看的时候让他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觉得有负疚感;但平时家里要尽量少开电视,家长自己在看电视上做到节制,以身作则,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而不是用语言。
最糟糕的情况是,家长自己整天在客厅里看电视,孩子从自己的书房里跑出来想看一会儿,却遭到训斥。理由是,我是大人了,工作一天很辛苦,并且现在不需要学习,可以晚上看电视;你是孩子,需要好好学习,需要完成作业,所以不应该看电视。这样的道理听起来没错,孩子也无法反驳,但这种说法造成的效果非常不好,你实际上是在告诉孩子:电视是一项特权享受,我已经有资格享受了;你还没有资格,你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获得这样的资格。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家长的行动比言语更有说服力。要尽可能减少环境中的诱惑,而不是劝说孩子去抵抗诱惑;要用".人性”来体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来要求孩子。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非常懂得感恩的,如果家长在和他的相处中很体贴他的心,他也会反过来以他的“懂事”和“听话”回报家长。
电视如美食,本身没什么错,但享用要有节制。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想办法让他学会有节制地吃东西,而不是把美食锁进冰箱,惹得他总想瞅个空偷吃几口。
家庭教育中,在任何事情上,家长和孩子都不要形成这种猫捉老鼠的关系。不要让孩子因为“听话”或害怕家长才不看电视,要培养她的理性和上进心,让少看电视成为孩子自觉自愿的选择。
图文来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图片来源:摄图网
英华书苑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