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 纪实+探索+实验=《谁是凶手》丨专访导演孙皓

纪实+探索+实验=《谁是凶手》丨专访导演孙皓

2022-08-20 20:17:03

意外却也不意外,还有两集就要完结的《谁是凶手》迎来了剧情的惊天反转:警察一直怀疑的嫌疑人、沈雨一直保护的父亲,居然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命丧真正的凶手之手。

观众的心悬到了嗓子眼,一面期待陈年旧案的真相将会被如何揭开,一面也在隐隐担忧着,两集的时长是否足够《谁是凶手》完成一个漂亮的收尾。毕竟,《谁是凶手》算得上是今年最“味儿正”、最悬疑、最精彩的“迷雾之光”,i悬疑们期待着《谁是凶手》将这种水准保持到最后一秒。

给他们自信的自然是导演孙皓,前有爆款《庆余年》打样,让观众对孙皓的功力产生天然的信任感。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部好剧的诞生也同样不简单,为期三个月的拍摄期内,开会改剧本到半夜两三点是孙皓的常态。

骨朵见到孙皓时,他刚刚结束一场剧本会,长长的会议桌、桌上一沓沓的剧本、不断蓄水的茶杯构成了孙皓的工作场景,当一屋子的工作人员离开后,孙皓自然地开启了与《谁是凶手》有关的话题,丝毫没有刚刚结束几小时会议的疲惫 。

“你研究真正热爱的东西时,是没有疲惫,只有快感的。”

当时接下《谁是凶手》的本子,孙皓是看中了它作为悬疑剧极致的人物关系。但同时,作为迷雾剧场第二季的种子选手,市场和观众对这部剧的高期待同样也是其悬疑身份背后的潜在危机。

然而孙皓却表示,“没什么压力,就好比都是划船运动,但皮划艇和赛艇是完全不同的。”在他看来,悬疑的风格并不是困住自己的“枷锁”,因为“破风格”才是孙皓的个人标签。

“和当时《庆余年》一样,《谁是凶手》我也想走一个严肃话题轻松化的路线,即使是整体基调比较压抑的悬疑剧里,我也希望出现一些人物个性碰撞而出的喜剧效果。”因而观众时常可以在紧张的案情之余被冷小兵和夏木的插科打诨逗笑,这正是孙皓留给观众“喘口气”的机会。“我比较贪心,想要观众在剧里体会到人生就是这样悲喜交加。”

“我总结了这么多年的心得体会,觉得拍戏不是拍给观众看的,而是拍给观众想的。你拍的太满,观众反而不喜欢,我们导演要做的就是打个框,给他们一个想象的空间。”

“破风格”听起来容易,似乎与类型叠加类似,但实际操作时却需要十分成熟的技术来实现,对于《谁是凶手》,孙皓选择采用半纪实手法来“造框”。“在这个戏里,我的主基调可能是斯坦尼康、肩扛式这种半纪实风格的镜头,然后在这里面埋上一些我想让观众看到的镜头。比如突然切一个镜头给小董的手,实际上这是打破了纪实风格的镜头语言,但观众会因为这个镜头留意到,哦,现在夏木的状态不大对劲。”

“我们拍戏的时候是三台机器同时在拍,其中一台就是专门抓演员的这种局部感,并将它突出。如果采用纯纪实手法,镜头应该是从手抹一下就上来,但我要的是瞬间突出之后再跳出来,让观众在这种半纪实的现场感中看到我想让他们看到并思考的东西。”

有个流行词叫“细思极恐”,用来形容《谁是凶手》的悬疑感再合适不过。心理悬疑正是孙皓重点打造的观感,“拉弓比放箭更可怕,弓如满月的时候永远是观众最紧张的时候,这就是带动观众思考的力量。”

除此之外,对于色彩和配乐,孙皓也十分重视。孙皓认为,有时优秀的配乐可以帮镜头讲述未完成的故事,所以基本每部剧他都会与自己的“御用”配乐师沟通交流,决定需要采用的风格。而对于色彩,孙皓更是需要不断思索打磨。

第一集案件中,高露饰演的夏金兰穿着一身红裙倒在血泊中的画面,不仅成了夏木的童年阴影,也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皓透露,最初的设想中,倒地的夏金兰应该穿着一身被鲜血染红的白裙。

后来换成红裙,是再三考虑过后的结果。“红色既是幸福和浪漫的象征,在这里又是一种惊悚的前兆,它本身那种夺人的色彩感就会给人带来这种天然的刺激,比白色更直观。最终我们在十几种红里面挑中了现在这个。”

“破风格其实不是我刻意要造一种标签或是什么。” 孙皓直言,“你骨子里热爱这行的时候,求知欲就会让你成为一个涉猎很广的人,这个也想试试、那个也想玩玩。我从大学时就想拍悬疑剧,现在终于有机会拍了,而沉重话题轻松讲又是我的个人审美,那为什么不能将它们融合在一起试试呢?”

聊起《谁是凶手》的创作过程,孙皓最常提到的词语就是“科研性”。

“我们的剧本围读了好几次,而且经常在现场改剧本。”孙皓告诉骨朵,今天播出的内容中,沈雨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与夏木在电梯口对峙的那场戏,就是演员现场碰撞出的火花。

“我们基本是在用表演写剧本了。”孙皓说道,“剧本里写的东西,我就挑出来重点内容说你们别把这几句给我丢了就行,其他的你们自己发挥,最后得到了现在这样一个类似话剧的即兴的东西。”原本孙皓设计了构图、切景之类的镜头语言,但在演员们这种极其饱满的情绪下,孙皓舍弃了构图、也没有补拍全景,“因为这场戏是活的,没法复制了。”

孙皓将这种集体创作称为“做科研”。《谁是凶手》作为一部精神类犯罪的类型片,在深挖剧中角色心理的同时,孙皓也在不断挖掘着演员的“心理上限”。“有时演员从理性思维出发,会觉得自己说不出某些话、或者做不到某些事情,但实际上当你抛弃理性进入角色,你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是很自然就做到了。”

“有时候他们演完一场抱头痛哭,哭完了过来问我,‘导演我刚才都说了些啥?’我就说管它说了个啥,你把自己说到流泪、让观众听到流泪就够了。”

《谁是凶手》由一桩旧案串起沈雨、冷小兵、夏木三个人,赵丽颖、肖央、董子健三位演员自然而然成了孙皓的“重点关注对象”。三位演员,三种创作习惯,孙皓要做的就是在尊重他们习惯的同时将他们调整到同一频道。

“好的导演应该是演员的一面镜子和拐棍,你要时时刻刻提醒他,帮他掌握表演的度;也要给他提供心理支点,有时支点找对了,啪,一通百通。”

最近《雪中悍刀行》的热映,让许多观众再次回忆起两年前的《庆余年》,并对导演孙皓赞不绝口。不论是早年间的都市剧《大男当婚》,还是后来的古装剧《庆余年》、悬疑剧《谁是凶手》都好评不断,好像不论什么题材交到孙皓手中,他都能游刃有余地交出一份高分答卷。

这种在不同题材间自在游走的能力,或许与孙皓的“半步理论”有关。

“我和我的团队都有‘看剧指标’的,我跟他们说,只要是有热度的、观众爱看的剧,我们都要去看看,而且至少要看六集以上。”孙皓认为,看热剧是了解观众口味的一大重要途径,“这部剧火、有人看,说明它一定是有吸引人的地方,而它最抓人的部分,前六集里一定会出现。”

作为创作者,除了需要多看,心态同样重要,而这“半步”就体现在此。

“我常说,我们创作者看剧的时候要一条腿在剧里,以观众心态去感受;另一条腿必须留在剧外,保持理性,去分析、去研究、去思考。在创作的时候也是同样,我们永远要往前迈半步。”

至于为什么是“半步”,孙皓解释道,观众渴望新东西,那么作为文艺工作者,就不能一味待在安全区里做续集,要有不怕失败的胆量和将创新真正落到实处的能力。“创新一定不是只喊在口头上的,许多人他可能只是喊喊,不敢真做。因为你敢于创新,首先得懂观众。”孙皓强调道,“创作者,一定要放下姿态。”

以悬疑剧为例,孙皓认为好的悬疑剧不在于事件的大小,而在于观众是否会对主人公产生足够的关心,“你如果真的关心主人公,他就算是鞋里塞了个小石子你都会在意它到底什么时候取出来。”而创作者要做的,就是通过剧情事件抓住观众,让观众爱上角色,去年《隐秘的角落》正是通过张东升这一“赘婿”身份让观众对他产生关心。

不难看出,孙皓虽代表作颇多,却并非恃才傲物之人,相反,观众在他心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平日里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喜欢看弹幕。

孙皓告诉骨朵,视频平台刚上线弹幕功能那会,他就开始与弹幕同步追剧了。一开始也会不理解、会愤怒、会抱怨,有时看到观众不懂自己的表达也会暗自生气,“我会觉得观众怎么不懂我,会感到挫败,但我这个人接受新事物特别快,大概两三天以后就已经和弹幕‘和平共处’了。”

“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弹幕体现的是观众看剧最直观的感受,有种‘呼吸感’。其实观众也会总结,你会发现越到后期弹幕越准确,看得多了,我也慢慢摸索出分析弹幕的能力了。”孙皓表示,现在弹幕是他最重视的观众反馈渠道之一。如今距离他毕业入行已经快40年,而对于创作理念的思考、与观众相处模式的探索,仍在路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