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 从这个内娱导演互怼真人秀,看透了娱乐圈行业生态

从这个内娱导演互怼真人秀,看透了娱乐圈行业生态

2022-09-30 21:40:50

看这两天上热搜的张雪迎重现“紫霞眨眼”。

最大区别是她没同时控制住嘴部肌肉,以至于像吃了话梅酸到牙。

但说实话,从整体看,张雪迎张晚意呈现的这个短片,算是这个节目拔尖的了。

说的是鹅最新出的,把导演攒一起竞技的《导演请指教》。

也是头一部让节目暂时停战的作品——

这节目,各路评审你方唱罢我登场。

且,只要导演稍微解释一句,下一秒就有更密集的“指教”袭来。

去年演员竞技节目《演员请就位》,如今少了小四和凯哥,阴阳怪气铁三角,只剩如今见谁都喷的李诚儒。

奈何跨行去指教导演,喷也喷不到点上。

但,要说节目真如大家所评,没啥可看,也就业内人看。

飘觉得,拿它给观众做个行业照妖镜,倒是够格。

话虽刻薄,却未必不真实。

当年号称考验演员的演技类综艺,遗珠演员没见救出几个,倒让各路跨界奇人,把演员的门槛踩成了洼地。

声称挖掘黑马导演的《导演请指教》,自然也没靠谱到哪去。

别看节目乌泱乌泱全是人,其实没几个是待在自己该在的地方。

演而优则导不奇怪,但他一开口就是迷惑发言:

导演是最不需要专业技能的

此言一出,立刻叫人明白为啥他之前导的片子全扑了街。

演员干导演的活,制片人,干的又是影评人的活。

《导演请指教》里,除了待考(审)核(视)的导演们,还有演员、大众评审、专业评审、制片人等身份明确的好几席。

而制片人的作用,节目开头说得挺明白——

给飘的期待是,制片的存在,起码要给场上导演和其作品,提供另一种专业视角,一种,观众和演员都想不到的判断标准。

但你看看制片人座位上坐的是谁?

但全是演员的道理。

尤其是本职领域已经做得优秀的一批人。

但,在其位,也该尽其责。

名头上既然跨了界,做事时起码也要想想自己坐在哪。

但如果仗着资历跨领域闹腾,翻车也并不是那么难的事。

当影视行业的演员、导演、制片人的title能够轻易获得,肆意转换。

当演员去做导演,制片人在发表影评,“新人导演”来过明星的瘾。

当华谊大小姐王文也,作为新人导演参加节目,片场路透里不见好好拍片,只忙活着自己补妆,连个导演样都懒得装。

对行业的敬畏和尊重又在哪?

他的预判是,作为行业核心的导演们,不会那么容易听你掰掰。

然而,难搞是真,但锅却不全在导演。

飘是发现了,在这个场子里,任何人都可能上一秒还高高在上,不可一世。

下一瞬又成为被动、弱势的那个“可怜人”。

导演行列的蔡康永,写了一个京剧题材本子,坚持非李诚儒不能演,邀请他面对面聊。

注意,还不是请他出演,只是花十分钟谈下故事。

而且,这一过程蔡康永还表现得相当圆滑恭敬。

一开始请,就是直打骨灰级戏迷李的软肋,拿京剧的各种“惨状”来游说。

世故如蔡康永,又立刻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剧本。

再放大他手里的剧本——

然而就这诚意,也没能让李稍稍挪动屁股。

但当吴中天导演上来时,李诚儒却又成了主动请缨(后被拒)的那个孤独老人。

起承转合十足的三人戏,都失望而归的理由,再讽刺不过:

不在看本子,更多在看人。

这一点,在公认的破落户“毕志飞”身上更明显。

毕志飞作为广为人知的“烂片导演”,不是场上演员等一众行内人的优先选择,也正常。

在演员里选个主角,标准已经降到“二十五岁以上的女的”如此宽松的程度。

全场依旧无一人应答。

张雪迎光是被主持人瞥了一眼,就急得开始解释:我二十四。

而毕导正式开拍后的过程,也可谓凄惨。

找的外援女主吕星辰也看不上他,全程都是刺头模式。

导演给演员讲戏,她一脸迷之表情,在旁边给导演讲戏。

不过她所谓的“保自己的表演”,保住了吗?

毕志飞虽然导戏时逻辑混乱、表达不清,但也并非对要拍的作品没丁点想法。

他含糊说不清的,《小城之春》的含蓄“古典美”,这个点其实是对的。

可回头去看女主的表演——

演员对导演没信心,导演说不听演员,在这里呈现出了一个恶性循环。

有经验的演员碰到新人导演,怎么良性沟通,是演员常会碰到,但谨慎处理的问题。

更何况,这是在一个以导演为主角的综艺里。

既然已受邀来做外援,该清楚基本职责是帮合作对象完成创作。

但她的反应,不仅对已经答应合作的导演没有一丝尊重,更全程沉浸在自己的情绪内,哪怕是对一些合理的要求,也拒绝沟通和配合。

导演让她走戏,她拒绝的理由竟然是今天用的衣服和明天不一样。

这番做派,究竟是出自对作品的维护,还是出于对公认鄙视链底端人的傲慢与偏见。

尤其是这一幕,跟场上的“专业人士”发现与毕志飞竞争的,二手玫瑰乐队主唱梁龙的作品,竟然在大众评审那里受冷遇,于是纷纷无条件、无理由捍卫他来比较时。

不过,飘并不打算为毕志飞挽尊。

节目中毕和梁的两部片子,都没有多“好”。

那么讨论谁比谁差,才是浪费资源。

只是,节目毫不避忌,赤裸裸展露的,是从演员,导演,到影评人,这对人不对事的做派。

但对于宣传的立意——帮扶行业边缘的导演们出头,是否能落实?

这群专家也太吵了

《导演请指教》还暴露了内娱另一奇观——

是,原来的演员综艺,虽然狗血含量也不低,但好歹有重点有看点。

而广纳业界专家的《导演请指教》,同样吵架,却吵得极其混乱刺耳。

一档综艺,生生拍成了专家们的九子夺嫡现场——

除了自家学生谁也看不入眼,护短也护到极致。

理论和学问,从来是只用来教训野路子导演的。

然而,身为职业调色师却把影片调成这德行——

写了好几本电影制作的书,却连一个微信对话框都做不好。

如果这也算“技术”的话,那学院的教育水平,还挺让人怀疑的。

另一派,则是爹味影评人。

比起流着蓝血的学院派,他们更有一种江湖郎中式的情怀——

观众看不进先锋电影,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悲哀的绝症。

悬壶济世的神医,怎能看得人类错付电影与艺术?

医者仁心,影评人行走江湖,就是来治社会的俗气的。

学院派和影评人之间未必就对付,但却有一个共同点——

《导演请指教》少了一个郭导,却收获了50个比郭导更爱指点人生的爹。

若导演处于鄙视链底端,那观众,则是直接被他们逐出了鄙视链。

当他们哄抢着电影的遗产,电影也就真如同死了一般。

满场都在为电影互撕,电影却从未在场。

而,如果整个行业对待观众都是一种这样的蔑视姿态。

能拍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才是见了鬼。

某种程度上,节目是做到了的。

扭曲的业界生态,内娱一降再降的入行门槛,商业和艺术取向的彼此割裂,精英与群众的话语权矛盾……

这些幕后的纠葛与鄙视链,在节目中丝毫毕现。

看完这节目,你就明白为什么制作方有钱,演员有实力,导演不缺,观众正常,我们却只能看到烂片。

但,这算是节目组的诚意吗?

而站在鄙视链顶端,渔翁得利的,总会是资本。

有的则是“带资进组”,节目还没录就找来了顶配的团队。

又如,节目面上的设定是让导演不因市场所困,创作自我风格的作品。

不论什么类型风格的导演,都得按照两三天的流水线节奏去拍戏。

要知道,自我表达的东西,最需打磨的时间及创作的空间。

在如此窘迫的条件里,这类作品和工业化生产的速食片子相比,是没有赢面的。

且,这样搞出的粗制滥造的电影,对观众而言是折磨。

对导演而言,非但无法展现真正功力,甚至框定了他们在大众心中的印象。

真正能在这赛制中吃香的是谁?

是有资源在短时间“堆”出片子的资本宠儿。

内娱画皮下暗潮涌动的各种弊病、顽疾,全被掀开了皮,血淋淋地放大了看。

一个很显然的判别标准是——

《导演请指教》最矛盾的地方在于,它以一种尊重电影行业的姿态开播。

但它不懂,它让人越看越悲哀。

而这除了让观众离电影越来越远,对行业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

这不会是一档为导演而办的综艺。

真正的好导演,也不会因为综艺而诞生。

这只是让观众恍然明白症结,却不知道何时会有改变的节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