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 魏晋潘西:我们没有《凤囚凰》里的“缝纫机”发型……(内附手账中奖名单)

魏晋潘西:我们没有《凤囚凰》里的“缝纫机”发型……(内附手账中奖名单)

2021-08-27 04:55:51

▲关晓彤的缝纫机发型

最近的热播剧《凤囚凰》把关晓彤带上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搜,倒并不是关注她的演技,而是她顶着的华丽发髻。

网友称之为“缝纫机”发型。

吐槽发型的微信阅读率分分钟10万+,让主创于正坐不住了,他在微博中声明,此发型严格按照历史考据来的。

然而历史爱好者们也坐不住了,他们纷纷表示,魏晋时的美女没有这种“杀马特”造型。

那么问题来了,那会儿的姑娘到底什么发型?



梳头发还能“咒死”皇上?

南京地区东晋墓曾经出土过一批发式高大的女俑,左右有对称的大发环,加上中间的发髻,呈“十字”状,沈从文先生将类似的发式统称为“十字髻”。如南京郭家山东晋早期墓陶女俑、南京西善桥东晋太和四年(369年)墓陶女俑等。

生活在两晋之际的干宝所撰《搜神记》中有一段记载:“晋时,妇人结发者,既成,以缯急束其环,名曰‘撷子髻’。始自宫中,天下翕然化之也。其末年,遂有怀、惠之事。”汉晋时,常把一个物件上分出的小结构称为“子”。如一个大铃上悬挂九个小铃,便被称为“九子铃”。“撷子髻”就有大发髻带着小髻之意,“急束”则有“紧绑”之意。

▲北魏仕女的十字髻

干宝生活于两晋之际,对应西晋的考古图像资料,不难找到“撷子髻”的踪迹。综合各地西晋墓中所见的陶女俑,其发式基本相似。均是先在头顶盘结一个大发髻,在大发髻顶端抽出两股头发,紧紧系住中间,形成两个发环。此正是“以缯急束其环”,大发髻带两个小发环,与“撷子髻”之名非常符合。

干宝认为,汉魏时女性的发式大多只有一个单独的发髻;而“撷子髻”是一个大发髻带上两个小发鬟,过于怪异。他认为这是晋惠帝、晋怀帝被毒杀的前兆,而这也代表了当时士人的想法。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缘由,“撷子髻”在东晋十六国的考古资料中似乎突然消失了。

然而西晋一度流行的“撷子髻”已经深入人心,女性追求时尚的热情一点也没有削减。梳一个发髻显然过时,于是当时的女性想出了一个折衷的方式。她们保留了“撷子髻”的束发方式,但改变了整体发型。比较南京郭家山东晋早期墓、南京西善桥东晋太和四年墓“十字髻”陶女俑与陕西咸阳平陵十六国墓陶女俑、西安草厂坡十六国墓陶女俑,不难发现“十字髻”与“撷子髻”的共通之处,只是“十字髻”髻形更大更夸张了。


▲别想歪,这是北魏流行的螺髻



更高更惊悚

     “流行”的脚步不会停滞。

很快,东晋女性的发型又出现了新时尚。《晋书五行志》记载:“太元(376-396年)中,公主妇女必缓鬓倾髻,以为盛饰。”

“缓鬓”是鬓发松散,“倾髻”是指发髻倾斜。东晋中晚期“十字髻”女俑大多鬓发松散遮颊,十字形发髻倾斜。

南京市博物馆藏1977年尧化门东晋墓出土陶女俑、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藏南京幕府山东晋墓出土陶女俑等。“缓鬓倾髻”的“十字髻”在南朝宋早期也比较流行,样式与东晋时完全一致。如南京油坊桥南朝墓陶女俑,南京市博物馆藏1984 年前新塘南朝墓出土陶女俑等。

“缓鬓倾髻”用真发很难梳成,需要借助假髻。正如《晋书五行志》记载:载:“(缓鬓倾髻)用髲既多,不可恒戴,乃先于木及笼上装之,名曰假髻,或名假头。”这种“缓鬓倾髻”当时十分流行,所以“假头”往往供不应求,十分昂贵。贫家女买不起假髻,就抱怨自己“无头”。

出席重大场合时为了不失颜面,不得不问人借,说是要“借头”。晋孝武帝去世后内乱频发,很多人惨遭屠戮,被砍下头颅,下葬时只能用木或草做假头。女性的“假髻”与安草木假头的尸身,这两种原本不相干的现象被南朝人沈约联系起来,认为其中有因果关系,前者就是后者的预兆。所以这种“缓鬓倾髻”的十字髻女俑,在南朝宋中期之后的墓葬中也就逐渐不见了身影。



巾帼与丫鬟


▲东晋仕女戴的巾帼

中国人常说“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女子不输男子。“巾帼”是汉六朝女性使用最普遍的头饰,所以也就成了女性的代称。

帼非常大,可覆盖发髻。河北安平逯家庄东汉墓壁画中墓主人身边有一侍女形象,头上有一扇形饰物,左右各有一根簪子插在扇形饰物与头部交界处,似用来固定头饰。这种扇形饰物,应该就是巾帼。其在巾帼顶部还竖卡了近十根发钗,可能有安帼的作用。

东汉巾帼图像资料很多,其他如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山东沂南东汉画像石墓、安徽褚兰东汉墓中的画像石上均有多例头戴巾帼的女性形象,都是以左右两根横簪结合多根发钗安帼于头上。三国时期,巾帼依旧是女性常用的头饰。如安徽马鞍山东吴朱然墓出土漆案和漆盘上有多位女性形象,无一例外头戴巾帼,虽然漆画细节不清晰,但扇形的帼、横簪、竖插的发钗均清晰可辨。

东晋时期在“十字髻”风行的情况下,巾帼在女性头饰中仍占一席之地,而此时东晋墓葬所见女俑的发式,除“十字髻”之外,最多的也是巾帼。


▲双环髻

       汉代至六朝人将女性的发环称为“鬟”。

东晋女俑所见发型除“十字髻”与巾帼之外,还有一种发式比较特别,其是在头顶结发,再于发髻中抽出一束头发,弯曲成鬟,鬓发依旧下垂遮颊。《宋书五行志》里称之为“飞天紒”。

古代女性将头发中分,梳两个对称的发髻、发鬟或发辫的发型,统称双髻。陈后主《三妇艳词十一首》之一云:“小妇初两髻,含娇新脸红。”可见双髻是南朝中晚期年轻女性常见的发式。双髻在南朝之后逐渐成为未婚女性的标志,再后来因为女侍多为年轻未婚女性,梳“丫髻”、“双鬟”居多,后人便将年轻女侍称为“丫鬟”、“丫头”。

▲五代女子的峨髻

灵蛇鬓、飞天鬓、云鬓、盘桓鬓、反绾鬓、百花鬓、涵烟鬓、芙蓉鬓、归真鬓、凌云鬓……魏晋时期的姑娘们时尚的程度一点不比现代人差。


图片来源于《周末》2018年2/1期

前方彩蛋请注意!!!

↓ ↓ ↓

还记得上周的福利环节吗

没错

就是《周末》文艺清新的精美手账

现在公布一下中奖名单啦





恭喜以上6位幸运的小伙伴

请在后台留下你的手机号码

小编会电话联系领奖时间和方式哦

拥有《周末》的手账

过一个快乐的新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