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 中国第一家“出局”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团队被全部踢出局——绿驰汽车

中国第一家“出局”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团队被全部踢出局——绿驰汽车

2024-03-20 15:31:02

环保,是当今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于是,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改善能源结构的重要助力。中国的汽车行业也紧紧抓住“新能源”的机遇,大力发展扩张,据统计,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在今年5月底已经达到了大约580万辆,占到了世界的50%。

庞大的市场需求给中国的汽车行业带来很多机遇,却也因此竞争激烈,要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一不小心就被扑倒在大浪中,绿驰汽车就是个例子。那什么是新能源汽车?绿驰汽车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或者是采用新型的车载动力装置,如今市面上,我们见的比较多的就是纯电动汽车,已经大量的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大大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

新能源汽车的概念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的时候一些欧美国家就开始探索了,虽然有一些成果,不过并没有真正的步入市场,而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日益恶化,可持续发展被提上日程,新能源汽车才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美国从1996年就已经开始制造和销售电动汽车,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起步稍晚,2010年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不过发展势头强劲。

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所以有很多的政策和补贴。在众多汽车品牌中,绿驰汽车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过,它的发展路线也是有点高开低走,如今虽仍在坚持,但已经改头换面。

绿驰汽车是王向银于2016年创办的品牌,定位是新能源。王向银在汽车行业里面是个名人,他是车辆工程专业的博士学历,而且曾担任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泰汽车集团总裁。

在2016年与中能东道、中能资本等投资方合作,成立了绿驰汽车集团。因为创始人是科班出身,并且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所以绿驰的起点比其他很多汽车企业要高,也很被看好。

2016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元年,国家政策比较好,会给予补贴和支持,诸多造车新势力抓住这个机会涌入市场,王向银也是乘着这股东风加入了“造车大潮”。

绿驰公司成立后,两年的时间里一直十分低调,很少发声,2016年12月,发布了绿驰汽车品牌及项目后就沉默了一年,以至于流出“王向银辞职”的谣言。绿驰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就到了2018年1月。

2018年1月份,绿驰发布了首款纯电动豪华轿跑车天王星,3月份在日内瓦的大型车展上亮相,但之后似乎又销声匿迹了,这款车型并没有投入市场。

不过王向银对绿驰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划,为获得造车资质提出了联合制造、自主申报、购买资质这三条渠道。

在王向银的规划里,绿驰要做的不是普通汽车的“互联网+汽车”,而是以实现智能汽车为目标,所以,他计划布局三个智能制造基地和一个智能定制中心,以此来支持这个目标。另外,王向银对2019-2021年绿驰的发展也有着明确的规划,不再像曾经那样沉默,计划推出多款产品,已经有了大致的方向。

可以看出,王向银对绿驰汽车的发展有着十分明确的道路,然而当大家都等着看绿驰大干一场的时候,王向银却在2019年4月因身体原因向董事会提出辞职,由原常务副总裁任亚辉接任CEO。

创始人离职对绿驰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而且这个创始人在汽车行业有着比较出色的能力,直接引领着绿驰的方向,相对来说,之后上任的任亚辉在能力上和王向银有一定差距。绿驰规划的宏伟蓝图停在了想象之中,计划上市的车型都被搁置,之后甚至连保住自身都是个问题。

2019年5月,绿驰向长安铃木伸出了橄榄枝,获得了长安铃木闲置产能的使用权,然而却迟迟没有缴纳使用费。之后,绿驰又爆出欠薪的丑闻,从2019年9月开始拖欠员工工资,之后半年都没发工资,员工们屡屡投诉,但都得不到解决,绿驰的口碑也是大大下滑。

造车是个烧钱的活,而绿驰后来一直由深圳九州汇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控股,所以资金力量是比较薄弱的,所以一直面临着资金断裂的威胁。一路以来,绿驰的发展并不太平,负面消息不断,颇受争议,王向银担任CEO期间也是步履维艰。

2018年2月爆出绿驰汽车拖欠意大利I.DE.A公司2700万欧元款项的消息,I.DE.A公司的CEO表示,严重怀疑这是个骗局,认为绿驰汽车集团不值得信任。

不久之后,绿驰的原始股东中能东道长又被爆出通过出售“原始股”非法集资的消息,更是让绿驰雪上加霜。或许,王向银真正离职的原因是公司内部的腐朽,而绿驰的“造车之路”确实也走得不太长远。

2020年3月6日,绿驰迎来了最后的覆灭,被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接手,这个企业属于国有企业。这意味着,从此以后,绿驰“卖身”国企,成为首个被国资收购的造车新势力,同时,作为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品牌,绿驰也是最早收场,十分惨淡。

被国资接手后,绿驰内部迎来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核心团队全部被踢出局,绿驰也不再是原来的绿驰,旧绿驰也以成立以来没有一辆车上市的成绩落幕。

或许重新开始是绿驰走出困境最好的方式,但“万事开头难”,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新绿驰又能有什么优势呢?它迎来的会是新生还是苟延残喘呢?只能拭目以待。

在这股“造车大浪潮”中,有幸运登船的,也有不幸翻船的,有真正想要造车的,也有其实是来造钱的。但总而言之,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离不开过硬的产品和良好的管理,规划得再好不能应用于实践也没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友情链接